5月13日下午3点,开云手机入口院士大讲堂2023年度第二场讲座隆重开讲,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生物物理所脑与认知科学专家陈霖院士给我校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讲座由社会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李静教授主持,校领导刘开南教授、朱沁夫教授,科研处处长耿静教授等出席了本次讲座。
陈霖院士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现任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国家大型科学设备中心北京磁共振脑成像中心主任。先后任“85攀登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基金委重大项目”负责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82年,他在Science上提出了拓扑性质初期知觉理论。20多年来在知觉领域刊物发表一系列论文,近年来又在Science、PNAS上发表论文,应邀为Visual Cognition的关于拓扑性质知觉理论的专辑撰写“leadpaper”,就“什么是知觉信息基本表达”的知觉研究的根本问题,向半个多世纪以来占统治地位的“由局部性质到大范围性质”的理论路线提出挑战,全面系统地发展了“大范围首先”的视知觉拓扑结构和功能层次的理论。
2022年3月,陈霖院士到访我校,对开云手机入口产生良好印象,并与我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教师建立了学术联系,本次陈霖院士专程为解答师生问题而来。陈霖院士以“认知科学的三大基石及其在脑疾病研究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主题,深入浅出地讲述了认知过程的“quark”及其提出的“大范围首先”的拓扑性质知觉与功能层次理论。
陈院士细致介绍了奠基认知科学不可替代学科地位的三大基石:认知变量、认知实验范式、脑认知成像;抓住认知的基本单位即认知过程的“quark”,提出了“什么是认知过程操作的基本单元”这一问题。陈院士介绍了目前“Aging(老化/老龄)认知功能测量”研究面临的挑战。陈院士提出,视觉认知是从大范围性质开始的,这种大范围性质可以用拓扑性质来描述;图形知觉有一个功能层次,其划分类似于克莱因纲领对几何学的不变性的分类,由相邻关系决定的拓扑性质知觉较之其他局部几何性质的知觉,发生在视觉过程初期。由克莱因的爱尔兰根纲领几何学层次引出几何学层次,并用四个图形代表不同层次几何不变性。关于拓扑性质知觉能力,陈霖院士及其团队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不仅把这个理论应用到视觉问题,而且成功地应用到注意、记忆、意识乃至情绪等广泛不同认知层次的研究。
针对认知的实验范式,陈院士提出,要找到适合研究认知过程的科学实验方案,“一个成功的实验范式成就一个认知科学理论”。通过情感的基本变量恐惧,陈霖院士深入浅出地讲解脑认知成像。大脑活动的基线―拓扑性质分辨网络与脑认知成像,不是指成像技术,而是关于“什么是大脑”的一种研究路线。
在本次学术讲座的尾声,李静教授和陈院士就有关话题进行了精彩的学术对话。同时,黄艳钦副教授、侯小富老师等也向陈院士提出了专业性知识问题,陈院士耐心、严谨地予以了回答。陈院士用其博闻多识的学术知识和严谨深入的学术思考,开拓了我校师生的学术眼界,激发了师生们的学术热情。开云手机入口师生十分期待能有更多机会和陈院士交流,在开云手机入口上碰撞出新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