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4日下午,在书山馆报告厅,新华社高级编辑夏林老师为我校师生开展了一场题为《行色匆匆的纪实摄影》的精彩讲座。讲座由刘晓鹰副校长主持,我校传媒与文化产业学院、社会学与法学院、国际酒店学院学生及其他部分师生共500人分享了夏老师的经历与故事。
夏老师是新华社的资深闻媒体工作者,有着几十年的新闻采编经历。不仅如此,夏老师还对摄影特别感兴趣,常常利用到各地工作的碎片时间摄影,日积月累,最后汇成了一册摄影集。讲座一开始,夏老师配以自己多年的摄影成果图和近期外出游玩拍摄的一些图片为切入点,通过游记叙述的方式将自己的摄影经验和小技巧向在座的听众们娓娓道来。每一张图片背后都有一个故事,而这个故事更是吸引听众之所在。期间,夏老师还充分展现了自己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素养,介绍图片来源的时候不忘穿插自己在新闻工作中的认知,强调发图文要注意的严谨性,配文不能有失偏颇。
(夏林老师进行讲座)
最后,进入重点,夏老师广发“干货”,结合自己的摄影集和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对摄影的几点认识,包括拍照时机的选择――有时候要耐得住时间,要能等,能熬;在去一个地方之前,最好先做足功课,知道自己有可能会拍哪些东西;拍照中“半身要有手,全身要有脚”的技巧等。让在座的同学和老师享受到了一场视觉和知识的盛宴。
两个小时的讲座很快结束,意犹未尽的同学不忍错过难得的机会,纷纷走上讲台向夏老师请教自己摄影中遇到的问题,夏老师热心地给予了解答。对于那些没有来得及解答的同学,夏老师还和他们交换了微信号,方便有问题及时沟通。
处于这个拍照触手可及的时代,喜欢拍照,喜欢摄影的人不计其数。在座的同学和老师们无疑是幸运的,夏老师开展的这样一场关于摄影的精彩讲座,让大家获益匪浅,对今后的工作和生活都大有裨益。
(我校师生踊跃聆听讲座)
夏林 新华社智库世界问题研究中心主任,高级编辑。曾任新华社副总编辑兼参编部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新闻最高奖韬奋新闻奖获得者。
(文:学术服务中心 陈科)
(图:传媒与文化产业学院 通讯社)